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及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链萜(或开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例如链状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等。
按所连功能基的不同将萜类分为萜烯、萜醇、萜醛、萜酮、萜酸、萜酯、萜苷及萜类生物碱等。
单萜
定义:单萜是指基本碳架由2分子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有10个碳原子的萜烯及其衍生物。
分布:常存在于菊科、唇形科、樟科、桃金娘科、芸香科、伞形科、姜科、松科等植物的腺体、油室及树脂道等分泌组织内。昆虫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以及海洋生物中也含有单萜。
性质:单萜类化合物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可随水蒸气蒸馏(单萜苷类不具随水蒸气蒸馏的性质);
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根据单萜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多少,将单萜类分为无环(开链)、单环、双环及三环等结构种类。
分类
主要化合物
性质
无环单萜
香叶醇(牻牛儿醇)
具有似玫瑰香气,可制香料; 可与无水氯化钙形成结晶性分子复合物; 具有抗菌、驱虫等作用
单环单萜
薄荷醇(左旋体习称薄荷脑)
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 直接冷冻法制备; 具有弱的镇痛、止痒和局麻作用,亦有防腐、杀菌和清凉作用。
双环单萜
龙脑
具升华性,有清凉气味; 具有发汗、兴奋、镇痛及抗氧化的药理作用
三环单萜
(少见)
环烯醚萜类
定义:环烯醚萜类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属单萜类化合物。
分布:特别是在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
生物活性:如具保肝、利胆、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
(一)结构与分类
环烯醚萜类的基本母核为环烯醚萜醇,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的结构特点,其半缩醛1位羟基性质不稳定,故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主要以1位羟基与糖成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
根据其环戊烷环是否裂环,可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为环烯醚萜苷及裂环环烯醚萜苷两大类。
1.环烯醚萜苷
其苷元结构特点为1位多连羟基,并多成苷,且多为β-D-葡萄糖苷;常有双键存在,C-1、C-6、C-7有时连羟基,C-8多连甲基或羟甲基或羟基,C-6或C-7可形成环酮结构,C-7和C-8之间有时具环氧醚结构,C-1、C-5、C-8、C-9多为手性碳原子。
环烯醚萜苷的数目较多,根据C-4位取代基的有无,又分为C-4位有取代基的环烯醚萜苷及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两种类型。
(1)C-4位有取代基的环烯醚萜苷:
C-4位取代基多为甲基或羧基、羧酸甲酯、羟甲基。如存在于清热泻火中药栀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等。存在于鸡屎藤中的主要成分鸡屎藤苷也属于C-4位有取代基的环烯醚萜苷,其C-4位羧基与C-6位羟基形成γ-内酯。
(2)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
环烯醚萜苷C-4位去甲基降解苷,苷元碳架部分由9个碳组成,其他取代与环烯醚萜苷相似。如地黄中的降血糖有效成分梓醇和梓苷,存在于北玄参根中的玄参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活性。
2.裂环环烯醚萜苷
此类化合物是由环烯醚萜苷元部分C-7和C-8位处开环衍生而来,C-7断裂后有时还可与C-11形成六元内酯结构。裂环环烯醚萜苷在龙胆科、睡菜科、茜草科、忍冬科、木犀科等植物中分布较广,在龙胆科的龙胆属及獐牙菜属分布更为普遍。如龙胆中主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龙胆苦苷,獐牙菜中的苦味成分獐牙菜苷及獐牙菜苦苷等。
分类
主要化合物
环烯醚萜苷
C-4位有取代基
栀子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 鸡屎藤苷
4-去甲基
梓醇和梓苷 玄参苷
裂环环烯醚萜苷
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及獐牙菜苦苷
(二)理化性质
1.性状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大多数为白色结晶或粉末(极少为液态)。分子中C-1、C-5、C-8、C-9多形成手性碳原子,故多具有旋光性。味苦或极苦。
2.溶解性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多连有极性官能团,故偏亲水性,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正丁醇,难溶于三氯甲烷、乙醚和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环烯醚萜苷的亲水性较其苷元更强。
3.显色反应及检识
①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颜色变深。地黄及玄参等中药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变成黑色的原因。
环烯醚萜苷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其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难以得到结晶性苷元,同时使颜色变深。
②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
倍半萜
定义:倍半萜类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
分布:倍半萜及其含氧化合物多与单萜类共存于植物挥发油中,是挥发油高沸程(250~280℃)的主要组分,也有低沸点的固体。
存在形式:在植物界中多以醇、酮、内酯或苷的形式存在。
应用: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分类
主要化合物
应用
链状倍半萜
合欢醇(法尼醇)
一种名贵香料
单环倍半萜
青蒿素
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活性
双环倍半萜
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
治疗精神分裂症
薁类,如莪术醇
具有抗肿瘤活性
三环倍半萜
环桉醇
有很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和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薁类:属于双环倍半萜,是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烃衍生物。所以薁是一种非苯型的芳烃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芳香性。薁类化合物沸点一般在250~300℃。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蓝色或绿色的馏分,显示有薁类成分存在。薁类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加水稀释又可析出,故可用60%~65%硫酸或磷酸提取。也能与苦味酸或三硝基苯试剂产生π络合物结晶,此结晶具有敏锐的熔点可借以鉴定。
二萜
定义:二萜是由20个碳原子、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萜类衍生物。
性质:绝大多数不能随水蒸气蒸馏。
分布:二萜多以树脂、内酯或苷等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应用:不少二萜含氧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穿心莲内酯、芫花酯、雷公藤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等;有些已是临床常用的药物。
分类
主要化合物
应用
无环二萜
植物醇
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也是维生素E和K,的合成原料。
单环二萜
维生素A
动物肝脏中,特别是鱼肝中含量更丰富
双环二萜
穿心莲内酯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银杏内酯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三环二萜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内酯及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
雷公藤甲素对乳癌和胃癌细胞系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作用。
四环二萜
甜味苷
在医药、食品工业广泛应用。但近来甜菊苷有致癌作用的报道,美国及欧盟已禁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