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九十 志第六十六总裁官总理事务经筵讲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尚书事加六级张廷玉等奉敇修
兵二
卫所 班军
太祖下集庆路为吴王,罢诸翼统军元帅,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革诸将,袭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假总管、万户诸官号,而核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其取兵,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从征者,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归附,则胜国及僭伪诸降卒;谪发,以罪迁隶为兵者,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洪武三年升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卫为都卫,复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卫。四年造用宝金符及调发走马符牌。用宝符为小金牌二,中书省、大都督府各藏其一。有诏发兵,省府以牌入内府出宝用之。走马符牌,铁为之,共四十,金字、银字者各半,藏之内府,有急务调发,使者佩以行,寻改为金符。凡军机文书,自都督府、中书省长官外,不许擅奏。有诏调军,省、府同覆奏,然后纳符请宝。五年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府三护卫,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所千户二,百户十。围子手所二,所千户一。七年申定兵卫之政,征调则统于诸将,事平则散归各卫。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在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凡十三:北平、陜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又行都指挥使司二:甘州、大同。俱隶大都督府。九年选公侯都督、各卫指挥嫡长次子为散骑参侍舍人,隶都督府,充宿卫,或署各卫所事。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诛,革中书省,因改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明年复置中都留守司及贵州、云南都指挥使司。十五年三月颁军法定律。十六年诏各都司上卫所城池水陆地里图。二十年置大宁都指挥使司。是年,命兵部置军籍勘合,载从军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给内外卫所军士,而藏其副于内府。三十年定武官役军之制,指挥同知、佥事四,千户三,百户镇抚二,皆取正军,三日一番上,下直归伍操练。卫所直厅六,守门二、守监四、守库一,皆任老军,岁一更。
建文帝嗣位,置河北都司、湖广行都司。文皇入立,皆罢之,而升燕山三护卫为亲军,并建文时所立孝陵卫,皆不隶五府。后诸陵设卫皆如之。移山西行都司所属诸卫军于北平,设卫屯种。永乐元年罢北平都司,设留守行后军都督府,迁大宁都司于保定。明年更定卫所屯守军士,临边险要者,守多于屯,在内平僻,或地虽险要而运输难至者,皆屯多于守。七年置调军勘合,以勇、敢、锋、锐、神、奇、精、壮、强、毅、克、胜、英、雄、威、猛十六字编百号,制敕调军及遣将比号同,方准行。十八年,北京建,在南诸卫多北调。宣德五年从平江伯陈瑄言,以卫官职漕运,东南之卒由是困。八年减卫军余丁,正军外每军留一,余悉遣归。已,复以幼军备操者不足,三丁至七八丁者选一,余听治生,给军装。正军有故,即令补伍,毋再勾摄。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而专阃重臣,文武亦无定职,世犹以武为重,军政修饬。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体。至于末季,卫所军士,虽一诸生可役使之,积轻积弱,重以隐占虚冒诸弊,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而明遂亡矣。崇祯三年,范景文以兵部侍郎守通州,上言:“祖制,边腹内外,卫所棋置,以军隶卫,以屯养军。后失其制,军外募民为兵,屯外赋民出饷,使如鳞尺籍,不能为冲锋之事,并不知带甲之人。陛下百度振刷,岂可令有定之军数付之不可问;有用之军糈投之不可知。”因条上清核数事,不果行。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及成祖在位二十余年,多所增改,其后措置不一,今区别其名于左,以资考镜。上十二卫
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
左军都督府
在京,在外浙江都司
辽东都司
山东都司
右军都督府
在京在外云南都司
贵州都司
四川都司
广西都司
中军都督府
在京在外直隶中都留守司
河南都司
前军都督府
在京在外直隶
湖广都司
。福建都司
福建行都司
江西都司
后军都督府
在京在外北平都司
北平行都司后为大宁都司
山西都司
山西行都司
山西三护卫
后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二十一,留守司二,内外卫四百九十三,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三百五十九,仪卫司三十三。,。宣慰使司二,招讨使司二,宣抚司六,安抚司十六,长官司七十。。番边都司卫所等四百七,。亲军上二十二卫,旧制止十二卫,后增设金吾左以下十卫,俱称亲军指挥使司,不属五府。又设腾骧等四卫,亦系亲军,并武功、永清、彭城及长陵等十五卫俱不属府。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
左军都督府
在京在外浙江都司
辽东都司
山东都司右军都督府在京
陜西都司陜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土官四川行都司广西都司云南都司旧有鹤庆、通海
,贵州都司
土官
在外直隶中都留守司
前军都督府
在京,在外直隶
湖广都司千湖广行都司兴都留守司
福建都司
福建行都司
江西都司
广东都司
后军都督府
在外直隶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南京卫所亲军卫
五军都督府属
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羁縻卫所洪武、永乐间边外归附者,官其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敕书印记。设都司卫所,都司一
卫三百八十四
地面七
寨一
西北诸部,在明初服属,授以指挥等官,设卫给诰印。卫六西番即古土番。洪武初遣人招谕,又令各族举旧有官职者至京,授以国师及都指挥、宣慰使、元帅、招讨等官,俾因俗以治。自是番僧有封灌顶国师及赞善、阐化等王、大乘大宝法王者,俱给印诰,传以为信。所设有都指挥使司、指挥司。都指挥使司二
宣慰使司三
万户府四
千户所十七
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也。初,永乐十三年诏边将及河南、山东、山西、陜西各都司、中都留守司、江南北诸卫官,简所部卒赴北京,以俟临阅。京操自此始。仁宗初,因英国公张辅等言,调直隶及近京军番上操备,谕以毕农而来,先农务遣归。既而辅言:“边军比悉放还,京军少,请调山东、河南、中都、淮扬诸卫校阅。”制曰“可。”又敕河南、山东、山西、大宁及中都将领,凡军还取衣装者,以三月毕务,七月至京,老弱者选代,官给之马。岁春秋番上,共十六万人,大宁七万七百余,中都、山东递杀,河南最少,仅一万四千有奇,定为例。后允成国公朱勇等请,罢巩昌诸卫及阶、文千户所班军,代以陜西内地卒。山东卫士沿海备倭,沿海卫士复内调,通州卫士漕淮安粟,安庆卫士赴京操不便,皆更之。已,并放还陜西班军。正统中,京操军皆戍边,乃遣御史于江北、山东、北直选卒为京师备。景泰初,边事棘,班军悉留京,间岁乃放还取衣装。于是于谦、石亨议三分之,留两番操备,保定、河间、天津放五十日,河南、山东九十日,淮、扬、中都百日,紫荆、倒马、白羊三关及保定诸城戍卒属山东、河南者亦如之。逃者官镌秩三等,卒尽室谪边卫。明年,谦又言:“班军分十营团练,久不得休,请仍分两番。”报可。成化间,河南秋班军二千余不至,下御史趣之。海内燕安,外卫卒在京祗供营缮诸役,势家私占复半之,卒多畏苦,往往愆期。乃定违限罪,轻者发居庸、密云、山海关罚班六月;重者发边卫罚班至年半。令虽具,然不能革也。弘治中,兵部言占役之害,罚治如议。于是选卫兵八万团操,内外各半,外卫四万,两番迭上。李东阳极言工作困军,班军逾期不至,大率坐此。帝然之。末年归大宁卒两班万人。正德中,宣府军及京营互调,春秋番换如班军例。迄世宗立乃已。嘉靖初,尚书李承勋言:“永乐中调军番上京师,后遂踵为故事,卫伍半空,而在京者徒供营造,不若省行粮之费,以募工作。”御史鲍象贤请分班军为三,二入营操,一以赴役。通政司陈经复请半放之,收其粮募工。皆不行。久之,从翊国公郭勋言,宽河南因灾不至班军,而谕后犯者罪必如法。兵部因条议军士失期治将领之罪,以多寡为差,重者至镌秩戍边。报可。其后边警棘,乃并番上军为一班,五月赴京,十一月放还。每岁秋防见兵十五六万。仇鸾用事,抽边卒入卫,凡选士六万八千余。又免大宁等卫军京操,改防蓟镇,班军遂耗减。丰城侯李熙核其数,仅四万人,因请改征银召募,而以见军四万归营操练。严嵩议以“各卫兵虽有折乾之弊,然清核令下,犹凛凛畏罪。若奉旨征银,恐借为口实,祖宗良法深意,一旦荡然。”帝是之。折乾者,卫卒纳银将弁以免其行,有事则召募以应。亡何,从平江伯陈圭奏,仍令中都、山东、河南军分春秋两班,别为一营。春以三月至,八月还;秋以九月至,来岁二月还。工作毋擅役。
隆庆初,大发卒治河,军人惮久役,逃亡多。部议于见役军中简锐者著伍,而以老弱供畚锸。万历二年,科臣言:班军非为工作设。下兵部,止议以小工不得概派而已。时积弊已久,军士苦役甚,多愆期不至。故事,失班脱逃者,罚工银,追月糈。其后额外多征,军益逃,中都尤甚。自嘉靖四十三年后,积逋工银至五十余万两。巡抚都御史张翀乞蠲额外工价,军三犯者不必罚工,竟调边卫。而巡视京营给事中王道成则言:“凡军一班不到,即系一年脱伍,尽扣月粮。本军仍如例解京,罚补正班。三年脱班,仍调边卫。”并报可。卫军益大困。后二十
九年,帝以班军多老弱雇倩,令严饬之。职方主事沈朝焕给班军饷,皆佣诸丐,因言:“班军本处有大粮,到京有行粮,又有盐斤银,所费十余万金,今皆虚冒。请解大粮贮库,有警可召募,有工可雇役。”部议请先申饬,俟大工竣行之。是时专以班军为役夫,番上之初意尽失矣。又五年,内庭有小营缮,中官陈永寿请仍用班军,可节省。给事中宋一韩争之,谓:“班军轮操即三大营军,所系甚重。今边鄙多事,万一关吏不谨,而京师团练之军多召募,游徼之役多役占,皇城宿卫多白徒,四卫扈从多厮役。即得三都司健卒三万,犹不能无恐,况动以兴作朘削,名存实亡,缓急何赖哉?”不听。四十年,给事中麻僖请恤班操之苦。后六年,顺天巡抚都御史刘曰梧言班军无济实用,因陈募兵十利。是时法益弛,军不营操,皆居京师为商贩工艺,以钱入班将。启、祯时,边事汹汹,乃移班军于边,筑垣负米无休期。而糗粮缺,军多死,班将往往逮革。特敕兵部右侍郎专督理,铸印给之,然已无及。
明史卷九十终
下一篇